智能合约

Why Many Smart Contract Use Cases Are Simply Impossible为什么很多智能合约应用案例根本不可能实现
–Dr Gideon Greenspan is the founder and CEO of Coin Sciences, the company behind the MultiChain platform for private blockchains.

概念总结:

  • 总结来说,区块链使数据库可以直接安全的被无需互信的团体共享,也无需中心管理者。
  • 区块链支持数据的脱媒,能显著减少复杂性和成本。
  • 交易可以修改任何数据库,其中包括必须整体性成功或失败的数据库的变化
  • 常规数据库中的这些交易是由单一受信任机构创建的;相反在区块链驱动的共享数据库中,任何区块链用户都可以创建交易。并且因为用户不是完全互信,所以其数据库必须包含限制交易的规范
  • 表达这些规则的方式很多,但是目前主要有两个范本,分别是比特币和以太坊。比特币的方法可以称为“交易限制”,其评估交易的依据有:交易删除的数据库条目以及被创建的条目。

    问题:

    1. 联合外部服务:
    • 有悖去中心化目标。
    • 区块链的作用限制于常规数据库操作。
      1. 问题场景一:如果依赖外部数据作出判断,无法保证每个节点拿到的数据相同
        方案:一个或多个外部受信任方()在外部事件发生时,进行交易,这些交易会将需要的数据嵌入区块链。并用于智能合约的计算中。
      2. 问题场景二:智能合约引起外部世界事件的情况,例如:利用银行API进行资金转移的想法,由哪个节点去调用银行的API呢?
        方案:用受信任的服务监控区块链状态,然后做出相应反馈。这里,很乖监控区块链,然后进行链上交易对应的资金转移。

        即使有方案(技术上可行),还是有问题:

      3. 和外问世界的互动都需要受信的服务,这可能歪曲了去中心化系统的目标。
      4. 仅仅是读取区块链的数据,限制于常规的数据库操作
    1. 众筹的钱发起人用不成。
    2. 交易记录是完全公开的,不可能被隐藏

      特征:

    • 区块链是基于共识的系统;就是说只有在每个交易和区块处理过后,每个节点达到相同状态,智能合约才会开始运行。
    • 发生的所有事情必须是确定的
    • 每个节点独立执行
    • 每个节点基于相同的规则,规则实现有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两种方式。